車厘子每畝收入萬元 激活扶貧內生動力
“人勤地不懶,土堆能變‘刮金板’。”這句俗諺在四川阿壩州廣為流傳。作為川西貧困地區(qū),阿壩州不僅面臨著“底子弱、根基薄”的扶貧難題,還因10年前的“5.12”汶川大地震而留下創(chuàng)痛。10年后的今天,遍布山間的車厘子樹給當?shù)匕l(fā)展帶來了新的活力,在電商扶貧的助力下,種車厘子的“土堆堆”成為人們心中的“刮金板”。
汶川地震震后10年,災區(qū)已經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7年,阿壩州實現(xiàn)5個貧困縣(市)摘帽計劃,扶貧成效直觀地反應在普通百姓的眼中。
“這兩年,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回來了不少,農戶家里的地也開始好好種起來了。”阿壩州理縣通化鄉(xiāng)鄉(xiāng)長王安東介紹,以前,當?shù)刂饕N植玉米、土豆等作物,農民每畝地僅能賺幾百元;而如今,車厘子樹布滿山間,每一畝田可收入過萬。
精準扶貧要注重貧困地區(qū)內生動力的開發(fā)。在阿壩州,小小的車厘子為激活扶貧內生動力發(fā)揮了不容小覷的作用。當?shù)鬲毺氐牡乩憝h(huán)境、高海拔的溫差為車厘子提供了極佳的生長環(huán)境。車厘子的種植在阿壩州由來已久,當?shù)厝税阉Q為“大櫻桃”、“甜櫻桃”。為了因地制宜發(fā)展農村經濟,近年來,阿壩州的汶川、理縣、茂縣等地紛紛引進車厘子、青紅脆李等山貨品種,一些村甚至做到了全民種植。
在理縣,當?shù)乜h政府在震后復原期安排專用資金,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農作物種植調整,采購車厘子、青紅脆李等果樹苗木240萬株。全縣種植車厘子面積超過7000畝,基本實現(xiàn)全民種植,年產量超過1500余噸。近幾年,當?shù)乜h政府還積極鼓勵果農采用科學種植法,教授物理除蟲、使用生物肥料,從而確保車厘子的健康與口感。
據(jù)理縣官方扶貧數(shù)據(jù),過去一年,平均每畝車厘子地可實現(xiàn)收益達1-2萬元,較地震前收入翻了2-3倍。當?shù)夭簧倌贻p人也選擇返鄉(xiāng),熱火朝天地搞起車厘子種植。
每年5、6月,隨著阿壩車厘子陸續(xù)上市,汶川、理縣等地的果農們就開始忙碌起來。車厘子帶來的可觀收益,讓種植車厘子樹的“土堆堆”成為人們心中的“刮金板”。
電商助力貨銷全國 車厘子成阿壩新名片
對阿壩州的農民們來說,光種植車厘子還不行,還要想方設法替自家車厘子找到平穩(wěn)的銷路。
長期以來,“多、小、困、散”是阿壩州農產品的販售困境。過去,當?shù)氐纳截浛偸橇闵⒎N植,標準化程度差、物流下沉不夠,農產品只能就近進行線下銷售,有些年份還會出現(xiàn)些許滯銷。“靠天吃飯”的傳統(tǒng)思維不可維持,當?shù)厝艘庾R到,必須依靠電商平臺作出改變。
作為阿壩州第一批淘寶店家,90后羌族姑娘蒲恩亞親眼見證了電商給家鄉(xiāng)帶來的巨大影響。蒲恩亞在成都讀完大學后,進入一家物流公司工作,開始注意起老家的電商機會。“家鄉(xiāng)的農戶很多是貧困戶,他們并不知道怎么做電商,而我既懂物流,也能學電商。”蒲恩亞說,2015年她毅然決定辭職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成為一名電商從業(yè)者。
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后,蒲恩亞主導當?shù)匾M了冷鏈配送,并通過自建采購集中收果,物流干線集中配送的方式,把新鮮的車厘子送出大山。在上海、杭州這樣的大城市,從下單到收貨僅需要48小時。同時,她聯(lián)合農戶、合作社做專業(yè)種植、培訓,將“電商風”吹到農戶耳邊,還嘗試通過多種網絡宣傳渠道把當?shù)剞r產品推廣出去。2017年,她的公司靠在淘寶上賣水果、山貨一年的銷售額300多萬元,平均每月進賬30萬元。
如今,阿壩州靠電商致富的人多了起來。到2017年底,阿壩州已經有300多名淘寶電商從業(yè)者,承擔了這里大約1/3的水果銷售任務。據(jù)阿壩州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辦公室通報,2017年阿壩州電子商務網絡交易額達到68.63億元,高出四川全省平均水平2.68個百分點;實現(xiàn)網絡零售56.53億元,在網絡交易額中的占比達到83.88%,全省排名第5位。
王安東說,如今,當?shù)仄焚|最好的車厘子都在通過淘寶賣到全國。那里的人們相信,“電商車厘子”的佳話還會在這片土地繼續(xù)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