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終于如愿以償地做起了“共享”單車。
今天(11月21日),日本7-11便利店將與軟銀集團(Softbank)合作開展共享單車業(yè)務“HELLO CYCLING”(ハローサイクリング)。根據朝日新聞的報道,用戶可以通過 Suica 等交通 IC 卡進行注冊,綁定信用卡資料之后可以正常使用。價格也不算便宜,將按照每半小時分鐘 120 日元(約 7元人民幣)的方式收取,日后也會針對不同地區(qū)調整價位。
本月內,首批單車將在埼玉市9家7-11門店試運營,之后計劃在2019年3月底前推廣至位于首都圈及地方城市的一千家門店,預計投放單車約5000輛,平均一家門店投放5輛單車。
實際上,7-11想做共享單車的念頭由來已久。
早在今年4月底的“2017綠公司年會”上,柒一拾壹(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內田慎治就表達了對單車的喜愛。
上個月我們日本總部的干部也說了,日本也想開展同樣的服務(共享單車)。不過,由于日本車道非常狹窄,所以做不到這一點。
7-11之所以繼續(xù)試水這一領域,是因為此前與日本最大的移動通信公司NTT- Docomo旗下“Docomo Bike Share”合作嘗到了提升線下客流量的甜頭。根據人民網報道,今年2月后,7-11在東京都內的32家店鋪停車區(qū)域內投放了約150輛單車。投放后,這些店鋪的客流量比其他店鋪增加了2%。
而對軟銀來說,與7-11合作只是它在全球范圍內進一步掌控人們出行方式的另一塊拼圖。在投資滴滴、印度Ola、東南亞Grab、巴西99Taxis,并即將投資Uber后,軟銀試圖將觸角伸向日本。早在2016年11月,軟銀就在日本推廣“Hello Cycling”系統。這個系統實際上就是“智能鎖”。只要在系統中注冊一張公交卡,就可以通過刷卡的方式解鎖“共享”單車。
7-11和軟銀各懷心事,但重點都不在靠“共享”幾千輛單車盈利上。那它們的競爭對手摩拜、ofo在日本過得如何呢?
今年6月,摩拜單車宣布登陸日本。第一站是福岡和札幌,收費標準是每半小時100日元(約合6元人民幣),略低于7-11與軟銀的合作款單車。8月,ofo則宣布與軟銀合作,正式進入日本市場。同時,摩拜、ofo與日本其他單車的服務方式一樣,也采取了定點停放的方式。彼時,就有媒體質疑這種運營方式的便利性,但在日本這個守規(guī)矩為第一要務的國度,定點取用是必須的。
不像國內可以隨意停車、侵占人行橫道,日本大部分公共場所都有禁停單車的標志,違規(guī)停放單車就會被拖走,而罰金高達5000日元
(約合295元人民幣)。停放車輛的收費標準也不低,一天400日元(約合人民幣24元)。所以對單車運營方來說,這無疑都是需要計算的成本。
而早在2010年就推出“共享”單車業(yè)務的NTT-DOCOMO,耗時7年,投放量也不過在4000輛左右,直到2015年才成立子公司專營單車業(yè)務。
在《ofo、摩拜進軍日本為何碰壁?》一文中,作者這樣解釋DOCOMO推進緩慢的原因,
為了解決停車難的問題,DOCOMO選擇租用政府空地經營,然后在橫濱、廣島、仙臺等城市設立了346個停車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