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而言,國家會在經濟強勁時期削減債務,但是過去幾年全球最大幾個經濟體的行動卻恰恰相反。全球債務水平偏高的風險凸顯,尤其是在各國普遍的經濟增長放緩預期下。
在美國外,歐元區(qū)和日本都被認為是債務風險較高的地區(qū)。在最新的《金融穩(wěn)定報告》,IMF建議歐盟整體將公共債務從現(xiàn)在占GDP的81%降到72%。而從日本來看,政府債務占GDP比重全球最高,達到了238%,也是目前唯一債務占比超過GDP兩倍的國家。
但經濟未能跟上信貸增長的步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從此前的3.7%下調至3.5%,同時預計2018年全球經濟增速將從3.9%降至3.7%。
業(yè)內專家認為,在全球增長變緩存在緊縮風險的背景下,這樣的債務水平令人擔心。
國際金融協(xié)會副主任Emre Tiftik接受采訪時稱,從更廣的角度來看,更多的債務通常與更高的系統(tǒng)性脆弱相關,較高的債務會削弱主權國家和企業(yè)在金融壓力期間吸收沖擊的能力。
這將歐日陷入一個兩難的境地:一邊是應該削減的債務,一邊是必須要繼續(xù)借債才能刺激的經濟。
雙方近期都明確表示將實施財政刺激。一月底,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在出席歐洲議會時表示,歐元區(qū)經濟弱于預期,仍然需要大量刺激政策,包括財政措施;日本內閣去年年底剛剛通過了2019-2020財年預算計劃,高達101.4564萬億日元,再創(chuàng)紀錄新高。
“政府債務水平居高不下,而全球利率開始走高,這讓很多國家在金融緊縮環(huán)境下處于非常不利的狀況”,惠譽主權評級全球負責人詹姆斯·麥科馬克(James McCormack)在一份聲明中說道。
意大利債務問題或傳導全歐
對歐洲來說,最大的風險還是全歐洲范圍的經濟衰退。
從工業(yè)制造數(shù)據(jù)來看,2018年11月和12月,無論是整個歐元區(qū),還是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或者荷蘭,都是負值。
美銀美林分析師Barnaby Martin警告,歐洲一旦再次出現(xiàn)經濟衰退,歐元區(qū)BBB評級債券中大約有價值8000億歐元的債券會面臨巨大的風險,這可能會引發(fā)歐元區(qū)的下一次債務危機。
成員國的情況也不容樂觀。IMF《金融穩(wěn)定報告》中,比利時、西班牙、法國、意大利、匈牙利、葡萄牙和英國共七個國家被警告可能在短、中、長期出現(xiàn)金融動蕩。
其中意大利債務問題最為嚴重。自從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爆發(fā)后,在歐洲央行的支持下,意大利銀行不斷買入意大利國債,充當著“邊際買家”的角色,這種狀況持續(xù)多年,并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政府不斷發(fā)新債還舊債,而銀行則不斷買入政府債券,主權債務未能緩解,反而債務越積越多,反過來,持續(xù)的購買讓銀行機構不堪重負。
“意大利的公共債務是GDP的1.3倍。”前IMF政策與評估局副局長Desmond Lachman表示,“如果意大利政府不盡快解決問題,將可能引發(fā)全球的債務危機。”
日本債務燙手山芋
從日本來看,目前政府的債務規(guī)模是國內生產總值的兩倍還要多。
為了避免債務危機,日本央行選擇了持續(xù)擴大資產負債表,持續(xù)買進各種資產來維持價格。
再加上人口方面的結構性問題,通脹和經濟增長的前景都難言樂觀。老齡化令債務的延續(xù)和信貸發(fā)展面臨困難,如果是其他國家面臨人口因素導致的內需疲弱,以日元貶值來促進出口貿易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日本在歐美的壓力下,再次回到匯率操縱并不現(xiàn)實。
日本央行一直把2%的通脹目標擺在嘴邊,但這一目標如果真的達成,對利率和償債都會帶來巨大的壓力。
但日本政府仍然選擇了擴張的財政政策。1月28日,日本財務大臣麻生太郎承諾,將通過削減不必要的開支、減少政府債務來改善日本連受重創(chuàng)的財政狀況。2月18日,日本央行副總裁巖田規(guī)久男表示,日本政府必須在央行支持下舉債擴大財政支出。
日本正在把政府債務這一燙手山芋一代一代傳下去,業(yè)內分析表示,這不但是對年輕一代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同時也是在醞釀下一場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