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tǒng)以來,其政策姿態(tài)持續(xù)變幻無常地推移;在歐洲,英國的脫歐談判雖在推進,但距離最終的解決仍有一段艱險的路程;在中東與東南亞地區(qū),其動向也在朝著更嚴峻的方向發(fā)展。”4月12日,在第36屆中日經濟知識交流會上,日方首席代表、佳能全球戰(zhàn)略研究所理事長、日本銀行原行長福井俊彥在作主題發(fā)言時首先回顧了過去一年的世界經濟形勢。 他說,即便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世界經濟仍然大體呈現出一種良好的循環(huán)。2017年,全球經濟增速達到3.7%,較2016年提升了0.5個百分點。今后幾年可能會維持在這一水平,日本經濟也不例外,可以預見,之后的日本經濟將會穩(wěn)步復蘇,并持續(xù)改善。
不過,福井俊彥指出,世界經濟面臨兩個共同的課題,正如有些人士指出:一是經濟景氣雖然好轉,但勞動報酬和物價上漲卻十分有限;二是生產效率的增長仍然停留在較低水平。
“基于過去的世界經濟的經驗,如果經濟景氣好轉,物價會有明顯的上升趨勢,而支持景氣好轉的背景中,應當含有生產力的較好提升。過去是這樣,但是本次經濟景氣好轉過程中沒有這個跡象。”福井俊彥強調,問題背后的原因雖然仍不清楚,但是潛藏于人們心底的對于未來預見的不透明、不清晰,可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負面影響之一是企業(yè)的經營層很難下決心來提升勞動報酬和物價。
他舉例說,例如,AI、IoT以及其他IT關聯的新技術發(fā)展的新芽雖然層出不窮,但是它們能否真正地帶來人們切實渴望的新的價值,仍然有待進一步的觀察。關鍵要看這些創(chuàng)新是否能夠真正刺激經濟的潛在增長。
福井俊彥表示,重新審視日本的地位,唯歐美各國經濟動向馬首是瞻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今天的日本,不僅只和歐美各國,而且也和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共同競爭,搶占先機。
不僅如此,福井俊彥還透露,日本比其他國家更早地遭遇少子高齡化的激流。他說,日本是老齡化情況較為嚴峻的國家,人口趨于減少,勞動生產人口也開始減少,人口金字塔也是“逆三角形”,是率先步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因此,日本經濟和社會體系是需要靈活性,為此,要做相關的創(chuàng)新。
因此,他認為,日本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在這一階段,日本必須打破死板的經濟、社會體制,在充滿劃時代的知識文化創(chuàng)造性的創(chuàng)新活動引領之下,不斷迎接挑戰(zhàn)。同時,國民內部也應該形成更強的共識,下決心解決一系列社會問題,努力促進與社會保障制度改革融為一體的財政再建計劃的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