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財經要聞 >

證券時報頭版評論:理性投資是超越平凡的永恒力量

近日,上海某私募基金實控人夜跑后失蹤,后被確認離世,投研之路戛然而止于不惑之年,令人扼腕。引人關注的是,其公司多只產品年內回撤超10%,各種猜疑涌現。無獨有偶,近期醫(yī)藥股行情巨幅震蕩導致主題基金業(yè)績同樣不理想,網傳有投資者蹲守一位“頂流”基金經理的停車位,甚至有人在微博中“求某基金經理的詳細活動路線”?;鸾浝淼娜松戆踩蔀榱岁P注的熱點。

年后A股連續(xù)下跌,讓“基金”登上熱搜的同時也放大了市場的焦慮氛圍,無數投資者不知所措,紛紛表示“無效上班”了,更有基民將虧損后的不滿情緒傾瀉在基金經理身上,一時間眾人都埋怨起來。

但一味“甩鍋”甚至“報復”是否應該?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正如芒格所言,“每個世紀,市場總會發(fā)生兩三次跌幅超過50%的情況,如果你無法平靜地面對這一切,那么你并不適合當一名普通股東。相比起那些更有氣度、對市場波動更沉著的人,你理應得到平庸的結果?!?/p>

基民的悲歡并不相同,堅持長期主義的投資者往往能夠享受到時間的紅利,對于短期波動的態(tài)度則能涇渭分明地區(qū)別出成熟或者浮躁的心態(tài)。統(tǒng)計顯示,基民的盈利水平與持倉時長正相關,與交易頻率負相關。這也就意味著基民持倉時間越短,平均收益率越容易為負;交易頻次越高,平均收益率越呈下降趨勢?!盎鹳嶅X,基民不賺錢”的現象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

同樣,理性的投資文化也適用于基金管理人。當投資者認購基金產品時,本質是對基金經理投資理念的高度信任,受此重托,基金經理也該對投資抱有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的謹慎,增厚業(yè)績與控制回撤是無法逃避的重任。投資需要敬畏市場,在策略制定上要足夠嚴謹。對于基金凈值的折損,不能簡單用“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一言搪塞之。研判行情、看空看多,限購、分紅以及合理的調倉換股均是基金經理“工具箱”中的策略,在正確的時點作出正確的決策是其天然使命。

冠軍常有,而常勝將軍不常有。近期巴菲特與“木頭姐”收益曲線的成功“會師”即是絕佳案例。煊赫一時的強者并不一定能禁得起時間的考驗,巴菲特、芒格的投資心得之所以被市場奉為圭臬,是因為他們秉持的價值觀與投資觀走過漫長歲月仍歷久彌新。學而時習之,無論對于普通投資者還是基金管理人,理性投資都是超越平凡的永恒力量。

最新動態(tài)
相關文章
安德利進一步控制南孚電池母公司 轉型...
南京銀行開年亮出綠色金融新方案 持續(xù)...
冬奧會點燃江蘇市民滑雪激情 無錫雪場...
好時天貓旗艦店終止經營 撤柜閉店是否...
僑龍應急向A股市場發(fā)起沖擊 擬上市募資...
舒克牙膏開啟上市之路 對云南白藥和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