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的學習生活中,我們需要查閱資料、查單詞、查歷史背景,所以手機必不可少?!?/p>
“使用手機查單詞確實可以更便捷,但是效果并不一定更好,查資料也可以在課后進行?!?/p>
“我是走讀生,需要手機跟家長聯(lián)系?!?/p>
“安全問題確實很重要,但是學??梢酝ㄟ^在保安門衛(wèi)那里設置固定座機來解決這個問題?!?/p>
3月5日下午,在北京第十二中學錢學森學校高一1班《放下手機抬起頭 掌控自我啟新程》的主題班會上,一場激烈的討論正在進行中,老師、家長、學生各抒己見,為手機管理尋求最佳解決方案。
班會一開始,學生們分享了自己的手機使用體驗,學生們表示,周末時使用手機的時間在兩到四個小時,主要用來與同學交流,偶爾也會玩玩兒游戲。學生們坦言,都出現(xiàn)過面對手機無事可做但仍不想放下手機的時刻。
那么,校園中到底需不需要手機呢?學生們分成了兩派,觀點“針鋒相對”。
“支持派”犀利提問:“高中生需不需要娛樂呢?每個人的娛樂方式是個性化的,有人可能看看星星就覺得很放松,有人就是覺得玩會兒游戲很放松。如果娛樂之后能提高接下來的學習效率,又有何不可呢?”
“反對派”毫不示弱,“放松有更好的方式,與同學聊聊天踢踢球,都會讓心情變好。大家都不希望回憶起自己的高中生活,只有冰冷的手機吧?”
“手機真的是一種優(yōu)良的休閑方式嗎?”學校心理教師李春花出來釋疑。
原來,除了激烈討論的兩個隊伍,學校在活動中還設立了由心理教師、家長代表、學生共同組成的獨立觀察團。她解釋,手機帶來的休閑是一種被動式休閑,是沒有經(jīng)過深度思考的休閑;而從心理學上來看,更鼓勵主動式休閑,在主動式休閑中,學生才能獲得心流體驗,而心流體驗與幸福感直接相關(guān)。
學校執(zhí)行校長王嶺表示,希望以這樣的活動來指導學生重新梳理個人手機的使用情況,理性分析對手機的需求,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放下手機的意義,化他律為自律,形成自覺習慣?!皩W生的討論也給我們教育者很大的啟發(fā),他們的意見我們也會充分地考慮,未來形成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方案?!?/p>
不止十二中錢學森學校,新學期,豐臺區(qū)在全區(qū)范圍內(nèi)都加強了中小學生手機管理,指導學校制定、完善手機管理規(guī)定。相關(guān)負責人介紹,按照“家長同意、提前申請、有限帶入”的原則,各學校明確了手機進入校園的程序和統(tǒng)一保管場所、方式、責任人。同時,學校建立班主任溝通熱線,為家長提供聯(lián)系學生的途徑和措施,解決學生與家長的通話需求;簽訂校園手機管理承諾書,強化學生自我管理,引導孩子合理使用手機。此外,各校還開展“放下手機,共度可貴親子時光”活動,強化家校協(xié)調(diào),引導家長支持學校手機管理。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牛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