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焦點新聞 >

不“陽光化”?中泰信托近5億元青海省投項目逾期 投資者拋8大疑問

青海省國資委下屬國企青海省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青海省投)4.804億元債務逾期,112名投資者近日自行召開媒體發(fā)布會,對中泰信托股東不“陽光化”等問題提出8大質疑。

每經記者就此采訪了中泰信托。中泰信托方面表示,在與青海方面最近的一次磋商中,雙方基本達成一致,欲以債務置換的方式解決。同時不放棄進一步采取司法措施清收債權,并呼吁青海方面拿出可行的處置方案。

投資人提出8點質疑

2017年,中泰信托發(fā)行“中泰?恒泰18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以下簡稱恒泰18號),向青海省投提供4.804億融資,按約定信托計劃應于2019年5月11日至2019年8月8日陸續(xù)到期

今年3月,青海省投發(fā)行的PPN及海外美元債券逾期,由此開啟違約浪潮,多家金融機構陷入其中,恒泰18號也不例外。但時至今日,信托計劃逾期7月有余,還款方案遲遲未能落定,百名投資人不滿,于近日召開媒體發(fā)布會,除此之外,投資人對于中泰信托在銷售推介期、存續(xù)期內的管理也表示質疑。

近日,針對恒泰18號還款方案遲遲未決,112位投資者自行召開媒體發(fā)布會,除對中泰信托在逾期的7個多月中,未能代表信托受益人利益和融資人青海省投達成切實有效的還款方案、本金絲毫未兌付不滿外,投資者還對中泰信托提出8大質疑,包括:股東不“陽光化”、產品推介期銷售材料和目前官網(wǎng)掛銷售材料版本問題、銷售材料是否誤導投資人、信托財產保全、信托存續(xù)期信息披露、增信企業(yè)是否存在問題、未能保護受益人利益、承諾履行等方面。

對于第一點的股東陽光化問題,目前仍未有實質進展。中泰信托回復每經記者稱:中泰信托的實際控制人陽光化的推進工作一直在進行,但目前尚未最終完成。公司始終相信公司股東、德瑞信托計劃受益人有意愿有決心有能力處理好公司的實際控制人陽光化問題。據(jù)我們所知,股東、德瑞信托計劃受益人正積極推動相關工作,嚴格落實監(jiān)管要求,爭取早日完成整改,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推進公司持續(xù)穩(wěn)健發(fā)展。

對于未能及時獲知融資方財務惡化,中泰信托回復稱,從青海省投披露的財務數(shù)據(jù)來看,并沒有明顯的惡化傾向,且青海省投的股東西部礦業(yè)也未能預見到省投債務危機的出現(xiàn),公司作為外部金融機構,預見此事更加困難。

對于事后風險管理,中泰信托表示,2019年3月,青海省投債券逾期,觸發(fā)了本項目約定的違約事件。本著受益人利益最大化原則,中泰信托向青海省投發(fā)送《回購義務提前履行通知》,要求其提前履行還款義務,但青海省投未按要求還款。因此,公司于2019年3月29日向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遞交《民事起訴狀》,請求法院判決青海省投按約還款。此后,該案件管轄權被移送至西寧中院,并定于2020年1月7日開庭審理。

欲以債務置換方式解決

中泰信托表示,逾期以來,公司多次至西寧現(xiàn)場與融資方及其管理單位青海省國資委相關人員溝通,也曾向債委會提交對于青海省投債務化解的思路和意見,但未收到債委會任何反饋。截至目前,距離債委會首次會議召開已近半年,尚未接到青海省投召開第二次債委會的相關通知,還款計劃也尚未形成。

在達成還款方案方面,10月31日,青海方面曾提出一項債務重組方案,但因投資者將遭受重大損失被否決,具體為:

1、如青海省投執(zhí)行破產清算,則將按照法定清償順序,財產變現(xiàn)所得在支付破產費用、共益?zhèn)鶆铡⒙毠鶛?、稅款債權后,剩余財產用于清償普通債權,按此計算,青海省投在破產清算狀態(tài)下的清償率僅為4.54%,即本項目本金僅能回收2181萬元,每100萬元本金僅能回收4.54萬元;

2、如青海省投執(zhí)行債務重組,則大額債權50萬元以下的部分可獲現(xiàn)金清償,超過50萬元以上的部分則按照每3.32元債權獲得新公司1元凈資產的股權,即本項目本金可獲得現(xiàn)金償付本金50萬元,剩余本金47990萬元轉為14454.82萬元凈資產的新公司股權。每100萬元本金僅能回收現(xiàn)金本金1040元,并獲得價值為30萬元凈資產的新公司股權。

中泰信托稱,因上述方案對投資人造成的損失極大,且方案中對于青海省投以在建工程為首的核心資產進行了超過50%的大規(guī)模調減,存在諸多可疑和不合理之處,直接導致青海省投可變現(xiàn)資產價值巨幅縮減,現(xiàn)金償付比例低至4.54%,有明顯的廢逃債務嫌疑。為維護投資人利益最大化,始終未同意上述方案。

在最近的一次磋商中,雙方基本達成一致,欲以債務置換的方式解決。即中泰信托擬自行籌集資金,投向青海省內其他信用記錄尚可的主體,用以置換青海省投該筆債務。但青海省方面提出放大六倍杠桿,成本下浮35%,借款期限5年以上的置換方案(即:按現(xiàn)有債務規(guī)模,我司需再向青海省其他主體提供30億5年期以上的融資,青海省方面才愿意配合置換現(xiàn)有的5億債務)。中泰信托表示,因該條件過于苛刻,雙方仍在繼續(xù)協(xié)商之中,但只要青海方面能夠配合拿出主體用于債務置換,且公司籌集的資金得以全部用于解決投資人的資金兌付,公司將全力推動置換工作落地。

中泰信托表示,目前公司仍積極與青海方面協(xié)商,力爭形成切實有效的債務化解方案,同時不放棄進一步采取司法措施清收債權,同時呼吁青海省投債委會能積極履職,拿出可行的處置方案,呼吁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海省國資委及青海省投能對涉外債務和涉眾債務能同等對待,摒棄前期在國內涉眾債務尚無處置方案時依然對美元債正常償付利息的行為。

最新動態(tài)
相關文章
東南電子面臨原材料價格上漲壓力 超兩...
影院相關企業(yè)3月注冊量創(chuàng)下一年來新高 ...
5年總披露融資金額達3萬億元 “三省一...
宣亞國際(300612.SZ)資產減值損失約1092...
太安堂償債壓力近10億 凈利持續(xù)下滑是...
4月份漲超5%的債基數(shù)量達到9只 漲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