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凱風
人口形勢,開始逆轉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01
繼全國總人口負增長之后,中國戶籍人口第一省,也遭遇轉折點。
日前,河南省公布2022年人口數(shù)據(jù),全省常住人口9872萬人,比上一年減少11萬人,連續(xù)第二年減少。
其中,全省出生人口73.3萬人,死亡人口74.1萬人,自然增長人口為負0.8萬人,為62年來(自1961年開始)首次負增長。
作為中原地區(qū),河南是中國的縮影;河南人口形勢,也是大國人口形勢的縮影。
我國有兩個人口第一大省,一個是廣東,一個是河南。
廣東是常住人口第一大省。得益于外來人口持續(xù)涌入,廣東常住人口高達1.27億人,遠超戶籍人口的9946萬人。
河南則是戶籍人口第一大省。河南戶籍人口超過1.15億人,遠超常住人口的9872萬人,戶籍人口在全國遙遙領先。
在戶籍人口與常住人口之間,有著1600多萬的缺口,正是戶籍在河南而居住工作在其他省份的外流人口。
人口外流,對于河南來說已是常態(tài)。但長期以來,靠著自然人口高增長,河南依舊能維持總人口的擴張。
如今,這一切也變了。自然人口負增長,疊加人口外流,給中原大省帶來致命一擊。
02
河南,一度是全國“最敢生”的省份。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河南出生人口連續(xù)4年超過200萬人,為全國之最。
這一形勢,80后應該深有體會。尤其是1987年到1990年出生的一代,無論在上學還是找工作,都感受到人口膨脹帶來的沖擊。
然而,1990年代以來,隨著政策全面收緊,河南出生人口一路下滑。從2000年到2010年,一直維持在110-120萬的水平。
最近十年來,雖然單獨二孩、全面二孩、全面三孩的政策紅利持續(xù)不斷,河南出生人口一度反彈到140萬的高位,但仍難以與歷史高峰相匹敵。
更難的是,政策紅利的支撐效應僅僅持續(xù)了幾年,一切又恢復到常態(tài)。
2017年至今,河南出生人口從143萬,迅速下落到73.3萬,呈現(xiàn)腰斬之勢,堪稱斷崖式下滑。
即使如此,河南依舊是出生人口第二多的省份,超過山東,僅次于廣東。
在廣東、山東、河南三個人口大省之外,絕大多數(shù)省份的出生人口已經低于50萬人,而東北的吉林、黑龍江只有10來萬人,遠低于死亡人口。
當人口大省“為國生娃”的動力開始衰竭,全國人口大盤形勢可想而知。
03
人口第一省,為什么“不敢生”了?
生育意愿下滑,是所有省份都會遇到的共同難題,但河南的形勢似乎顯得更為嚴峻。
退一步講,即使生育意愿保持在高位,河南出生人口也難以維持過去的局面。
這背后的核心原因在于,育齡婦女人數(shù)大幅縮減,而結婚率創(chuàng)下歷史新低。
一般而言,20-30歲為生育旺盛期,對應的差不多是1992年-2002年的出生人口。
這一時期,恰好是從生育高峰掉頭直下的階段。河南出生人口從最高223萬銳減到2002年的119萬,出生人口少了一半。
歷史總在特殊時刻重逢。過去種下了什么,自然就結出什么。
相比生育意愿,河南還始終承受著人口外流的重壓。
根據(jù)最新普查年鑒,河南戶籍人口在外省的總量達1610萬人,這些人多數(shù)奔向了長三角、珠三角,以廣東、浙江、江蘇、上海、北京為最。
要知道,外流的多數(shù)都是年輕人。
隨著全國各地取消落戶限制,這些人已有大部分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工作、定居乃至結婚生子。
在為沿海地區(qū)貢獻出生人口的同時,也加速了河南本土生育形勢的下滑。
廣東能夠成為全國人口第一大省,并且超越河南、山東成為全國“最敢生”的省份,同時還是養(yǎng)老金最為充沛的大省,背后不無來自全國各地年輕人的貢獻。
04
河南為什么留不住人?
說起河南,最常提及的是農業(yè)大省和糧食大省的身份,很少有人認為是工業(yè)大省。
作為農業(yè)大省,河南被賦予作為大國糧食“壓艙石”的角色。
河南糧食總產量位居全國第二,農業(yè)總產值位居全國第一,更是僅有的5個糧食凈調出省份之一。
在養(yǎng)活了1億本土人口的同時,每年還能外調原糧及制成品600億斤,可謂殊為不易。
然而,糧食大省本身又是一重束縛。
畢竟,根據(jù)《中國城市大趨勢》一書的分析,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地緣局勢沖突不已,糧食安全變得空前重要,守好耕地底線就是端好飯碗,全國農業(yè)及糧食格局不會輕易變遷。
這也決定了,糧食大省被賦予了極其重要的地位,卻難以得到與這一地位相應的高回報。
畢竟,農業(yè)產值難以與工業(yè)及高端服務業(yè)相提并論。
根據(jù)《這些省份,越來越重要了》一文分析,作為農業(yè)第一省的河南,農業(yè)總產值超過6000億元,包括農林牧漁在內的第一產業(yè)總產值超過1萬億元,但貢獻的增加值僅有5800億元。
與之對比,作為中國工業(yè)第一大省的廣東,工業(yè)總產值超過17萬億,增加值超過4.5萬億元,體現(xiàn)了獨一無二的經濟支撐力。
當然,總要有人種地,總要有人守護糧食安全,這是河南不應該被低估的付出和貢獻。
05
與農業(yè)大省相比,河南制造業(yè)不盡發(fā)達,也是必須承認的事實。
論工業(yè)規(guī)模,河南并不算低。數(shù)據(jù)顯示,2022年,河南工業(yè)增加值突破2萬億元,位居全國第五。
但這些產值,除了以富士康為代表的電子信息產業(yè)外,絕大多數(shù)都是鋼鐵、化工、有色金屬等傳統(tǒng)產業(yè)貢獻的。
在中國企業(yè)500強中,河南上榜的不是重化工業(yè),就是與農業(yè)相關的食品行業(yè)。(參閱《最新中國500強揭榜!誰是第一強省?》)
根據(jù)2022年榜單,河南共有11家中國500強企業(yè),除了萬洲國際、牧原實業(yè)以農牧業(yè)為主,其他絕大多數(shù)都屬于能源化工范疇,包括洛陽鉬業(yè)、平煤能化、河南能源、安陽鋼鐵等等。
顯然,先進制造業(yè),尤其是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的缺乏,讓河南無法涵養(yǎng)巨大的勞動力人口,不得不面對年輕人外流的局面。
這一局面,凸顯了富士康之于鄭州及河南的重要性。
一個鄭州富士康工廠,就貢獻河南一半以上的外貿總額,更帶動數(shù)十萬人的就業(yè)。
如果河南有10個富士康這樣的工廠,勞動力人口回流就不會是難事。
事實上,這些年,四川、安徽、湖南等勞動力大省,人口已經開始逐步回流。
一個原因是產業(yè)層面的,千億級乃至萬億級產業(yè)的崛起,帶動人口回流。如四川的電子信息產業(yè)總規(guī)模已達到1.5萬億,對于“留人”貢獻不菲。
另一個原因在于強省會。一個地方如果連一個能“打”的大城市都沒有,自然難以在產業(yè)競爭、搶人大戰(zhàn)乃至國家戰(zhàn)略競奪中搶得先機。
所以,作為省會的鄭州,有必要做大做強,肩負起這一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