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yè)界分析,2023年國內資產定價最重要的主線不是實體增長增速高低,關鍵在于金融層面的居民資產負債表重塑,超額流動性才是關鍵宏觀主線
文|《財經》記者 嚴沁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編輯|袁滿
新的一年,提振內需的重要推手會是什么?
2022年經歷大幅增長的居民存款,被市場寄予厚望。
根據(jù)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最新數(shù)據(jù),截至2022年12月末,住戶存款增加17.84萬億元。與2021年全年數(shù)據(jù)對比,多增7.94萬億元。
居民存款行至歷史高位,“超額儲蓄”成為熱議概念。《財經》記者注意到,已有多家券商對此進行測算。其中,據(jù)民生證券利用城鄉(xiāng)居民儲蓄存款進行估測,2022年居民“超額儲蓄”規(guī)模約為7.4萬億元。
巨量“超額儲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23年國內資產定價最重要的主線不是實體增長增速高低,關鍵在于金融層面的居民資產負債表重塑,超額流動性才是關鍵宏觀主線。”民生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周君芝團隊在研報中指出。
不過,“超額儲蓄”最終能否釋放,在市場看來目前仍是未知。研究人士指出,不宜高估超額儲蓄對消費損失的回補能力。另一方面,其能否釋放關鍵在于居民能否走出壓抑的風險偏好收斂狀態(tài)。
規(guī)模逾7萬億元,“超額儲蓄”的由來
2023年伊始,部分地區(qū)煙火升騰的景象傳遞著消費回暖的信號。而在過去一年,受未來預期等因素影響而減弱的居民消費意愿備受關注。與之對應的,是居民對于存款意愿的增多。
央行在過去一年發(fā)布的四個季度《城鎮(zhèn)儲戶問卷調查報告》均顯示,與“更多消費”和“更多投資”對比,傾向于“更多儲蓄”的居民占比最大。
數(shù)據(jù)的變化更為直觀(如下圖所示),2022年全年住戶存款增加17.84萬億元。較2021年多增7.94萬億元,較2020年多增6.54萬億元,較2019年多增8.14萬億元,創(chuàng)歷史新高。
來源:Wind數(shù)據(jù)
居民存款為何在2022年攀升顯著?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告訴《財經》記者,居民存款增長較快,一方面反映國內一攬子紓困穩(wěn)增長政策效果顯現(xiàn)。另一方面,由于散發(fā)疫情短期干擾等,宏觀經濟波動,影響居民對就業(yè)和收入前景預期,居民增加預防性儲蓄。
青島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劉曉曙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曾指出,2022年居民部門存款大幅增加既有主動因素也有被動因素,除了自發(fā)的意愿行為,受疫情影響,人流、物流被按下“慢進鍵”,居民消費場景缺失,抑制了線下消費的修復,居民不得不被動儲蓄。(具體可參考往期報道《居民存款多增4.72萬億,今年為什么不一樣?》)
多重因素共振下,居民存款升至歷史高位,“超額儲蓄”概念由此而來。據(jù)民生證券測算,2022年居民“超額儲蓄”規(guī)模(研報測算方式為:實際儲蓄總量-潛在儲蓄規(guī)模)約為7.4萬億元。(注:此處“潛在儲蓄規(guī)模”為沒有疫情擾動之下居民部門應該持有的儲蓄規(guī)模)
在多家機構看來,相對于支出端消費意愿的下降,居民資產配置的變化是主因。也就是說,居民將其他財富轉移至存款。其中,減配房地產貢獻了較大比例。
從具體形成機制來看,民生證券將其歸為四方面:疫情壓制消費,居民消費節(jié)制貢獻約2萬億元;地產價格下行,居民減配地產貢獻約4萬億元;理財凈值化波動,居民贖回理財增配存款貢獻約0.8萬億元;減稅降費規(guī)??涨埃瑤泳用瘛俺~儲蓄”累計約千億級別規(guī)模。
海通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梁中華團隊指出,從存量增速上看,截至2022年12月,居民部門貸款同比增速已經回落到了5.4%,居民存款同比增速則上升到17.3%,兩者出現(xiàn)明顯的背離,而此前長期都是居民貸款增速要遠高于存款增速。分化的背后是房地產市場不景氣,居民部門2022年主動降杠桿的趨勢。
風險偏好待激活,“超額儲蓄”去向何方
居民的行為變化是形成當前“超額儲蓄”的重要原因。進入2023年,市場普遍關注規(guī)模龐大的“超額儲蓄”會否獲得釋放。
在中信證券宏觀經濟首席分析師程強團隊看來,居民的“超額存款”主要由消費場景缺失、房地產銷售的回落和理財產品回表所形成,2023年預計各行業(yè)均將有一定的改善能夠帶動預防性儲蓄的消耗。
不過周君芝團隊提到,“超額儲蓄”怎么形成,與其流向何處并不相關?!熬用瘛~儲蓄’形成,根源在于風險偏好極度收縮?!鄙鲜鰣F隊指出,在2023年居民超額儲蓄能否釋放,關鍵居民部門風險偏好能否被有效激活,而非取決于簡單的消費場景是否有所修復。
基于此,多位業(yè)內人士認為,對于“超額儲蓄”能否成功轉化為需求不宜過于樂觀。
以房地產市場為例,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告訴《財經》記者,2022年整體房地產市場成交量回歸到2015年,成交量萎縮超過25%,在多重超預期因素影響下,房地產全面呈現(xiàn)出市場銷售回落、多家民企債務違約、土地市場流標持續(xù)等特點,標桿房企銷售全面萎縮。
“在此背景下,各種寬松政策優(yōu)化貫穿全年,中央及地方‘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釋放,年底金融十六條政策出臺,支持房企融資‘三箭齊發(fā)’,房地產寬松政策越來越多,但目前看,雖然政策寬松出現(xiàn),市場依然低迷。”張大偉表示。
在消費方面,天風證券宏觀經濟首席分析師宋雪峰團隊指出,收入修復是2023年消費修復的前置條件,收入預期和收入來源都會影響消費修復。
同時宋雪峰團隊認為,國內居民部門的超額儲蓄主要集中在城鎮(zhèn)人群/高收入人群手中,而低收入群體的收入端明顯承壓且缺乏財政轉移收入來源,2022年儲蓄率不升反降。
由此,2023年高收入群體的收入預期改善,儲蓄率回落,高端可選消費如奢侈品消費有望率先改善,但是高收入群體的邊際消費傾向低,對整體消費反彈的支持力度有限。
另一方面,招商策略張夏團隊預測,2023年投資者通過基金、保險、融資買入、直接轉賬投資股票的增量資金較歷史上較大規(guī)模的凈買入的年份變化不大,但較2022年會有明顯增長。預計2023年居民存款儲蓄通過基金和股票直接流入A股的規(guī)模為8000億元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回顧以往居民超額儲蓄的類似經驗,周君芝團隊認為,超額儲蓄并非一年釋放完畢,超額儲蓄不一定流向單一板塊,影響單一領域。居民超額儲蓄流向哪里,關鍵是哪個板塊對居民資金有足夠吸引力。
“2013年創(chuàng)業(yè)板牛市、2012年非標擴張,2014年股票牛市,2015年地產牛市,多少有2012年超額儲蓄釋放的影子?!?/strong>上述團隊指出。
提振內需為重點,貨幣政策“接棒”財政?
盡管市場對“超額儲蓄”寄予厚望,但其能否釋放尚是未知。
從貸款端數(shù)據(jù)來看,據(jù)央行披露,2022年住戶貸款增加3.83萬億元,較2021年同比少增4.09萬億元。
“住戶貸款增長乏力需引起重視。貸款數(shù)據(jù)反映出受多重因素影響,居民就業(yè)、收入不夠穩(wěn)定,日常消費需求下降,住房消費需求意愿不高?!闭新?lián)金融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告訴《財經》記者。
若“超額儲蓄”未能釋放,與新一年的政策有何關聯(lián)?
民生證券周君芝團隊指出,2022年財政一直為居民部門超額儲蓄“買單”:當消費和地產失去對經濟的支撐作用,基建擴張頂上,保證經濟增長及居民收入不過度下降;當?shù)禺a價格下行低價民營房企信用收縮,財政信用頂上,保證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不收縮。
央行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22年12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213.99萬億元,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21.31萬億元;人民幣存款余額258.5萬億元,全年人民幣存款增加26.26萬億元。
以上可見2022年存貸差進一步擴大,原因在于貨幣政策與財政、產業(yè)等其他宏觀政策協(xié)同發(fā)力,非貸款渠道創(chuàng)造的貨幣增多。“存貸差擴大實際是宏觀政策協(xié)同發(fā)力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的體現(xiàn)?!毖胄性凇度径蓉泿耪邎?zhí)行報告》提到。
“若2023年居民超額儲蓄無法釋放,甚至進一步增加,這意味著財政需要擴張來穩(wěn)定增長并維持金融擴表,而這兩點也是居民超額儲蓄積累的土壤。”民生證券周君芝團隊認為, 2023年財政重點已非簡單的基建擴張和金融擴表,居民超額儲蓄增擴土壤不在。
招商宏觀張靜靜團隊則指出,考慮到財政收支緊平衡的制約,2023年貨幣政策或將“接棒”財政,發(fā)揮更加重要的作用。降息+結構性政策工具將成為中國式QE(量化寬松)的主要特征,并對消費、地產等領域帶來提振。
根據(jù)央行發(fā)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城鎮(zhèn)儲戶問卷調查報告》,傾向于“更多消費”和“更多投資”的居民分別占22.8%和15.5%,大部分居民傾向于“更多儲蓄”,占比高達61.8%。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數(shù)據(jù)較第三季度還增加了3.7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居民儲蓄意愿仍在提升。
在董希淼看來,2023年,提振居民消費是穩(wěn)增長、擴內需的重中之重。
“應針對居民消費不振這一重點,繼續(xù)采取綜合措施,穩(wěn)定居民工作,增長居民收入,激發(fā)居民消費和投資需求。”董希淼指出,下一步,應繼續(xù)加大對居民大宗消費特別是汽車消費的支持;加快實施支持房地產市場發(fā)展的“金融十六條”,加大對房地產企業(yè)流動性支持,更有力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此外,進一步加大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實施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