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綜合 > 財經要聞 >

承諾捐贈1100萬未兌現,這位90后投資人被母校起訴!_當前速讀

今日,90后校友未兌現1100萬捐贈被訴登上熱搜,引起熱議。

2019年承諾捐款1100萬

據中國礦業(yè)大學官網顯示,2019年4月10日,中國礦業(yè)大學喜迎110周年校慶,2008級校友吳幽捐贈1100萬元人民幣,支持學校事業(yè)發(fā)展。校黨委書記劉波代表學校接受捐贈,副校長李強代表學校與吳幽簽署了捐贈協議。


(資料圖)

在中國礦業(yè)大學官方網站上,有一篇于2019年4月完成的關于吳幽的專訪。他在專訪中稱:“聽了《中國礦大我的家》二百多遍,還是那么好聽”“全球最好的大學——中國礦業(yè)大學”。

專訪中也提及,吳幽計劃捐贈的1100萬元人民幣,將用于在母校基金會設立高端人才計劃基金、家庭經濟困難本科生海外實習基金、名人名師講座基金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基金。

中國礦業(yè)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高校,是教育部、應急管理部與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先后進入國家“211工程”“985優(yōu)勢學科創(chuàng)新平臺項目”和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行列。

當時,這是中國礦業(yè)大學自成立后收到的最大單筆捐贈。但因吳幽沒能履行捐款承諾,被中國礦業(yè)大學教育發(fā)展基金會告上法庭。

2022年7月,雙方之間的贈與合同糾紛在江蘇省徐州市首次開庭。2023年1月,吳幽被列為被執(zhí)行人,執(zhí)行標的為1100萬余元。

據中國執(zhí)行信息公開網顯示,吳幽已被列為失信被執(zhí)行人及限制消費人員,執(zhí)行法院為江蘇徐州市銅山區(qū)人民法院,于2023年1月3日立案。

該網站顯示,被告吳幽應于2022年10月20日前給付原告中國礦業(yè)大學教育發(fā)展基金會200萬元,余款900萬元于2022年12月31日前付清。但吳幽的履行情況為全部未履行,失信被執(zhí)行人行為具體情形為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

除此之外,據中國執(zhí)行信息公開網顯示,2021年,吳幽還曾被北京市昌平區(qū)人民法院判定,因無正當理由拒不履行執(zhí)行和解協議而成為失信被執(zhí)行人。

據澎湃新聞報道,吳幽在庭上表示,其管理的基金遇到困難,希望變更捐贈方式。

吳幽是誰?

據中國礦業(yè)大學官網文章顯示,吳幽是為鏡湖資本創(chuàng)始合伙人,管理46億元基金,投資項目包括:《九層妖塔》《北京遇上西雅圖》《跨界歌王》《跨界喜劇王》等。

天眼查上吳幽有多個身份,90后投資新銳、鏡湖資本創(chuàng)始合伙人、正和島投資;多支創(chuàng)新型基金發(fā)起人、K天使創(chuàng)投基金創(chuàng)始合伙人(與薛蠻子聯合成立), 正和磁系基金創(chuàng)始合伙人……

不過,針對有媒體報道稱吳幽為鏡湖資本創(chuàng)始人,2022年2月17日,鏡湖資本發(fā)布聲明稱,我司無吳姓創(chuàng)始人、無吳姓合伙人及高管、股東。

公開信息顯示,實際上,吳幽參與的公司名叫新余鏡湖和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文稱:“鏡湖和昌”),“鏡湖和昌”的法定代表人為趙彬,該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為吳幽。

股權穿透圖顯示,“鏡湖和昌”還持有北京鏡湖管理咨詢有限公司46%的股權。北京鏡湖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吳幽。同時,吳幽還擔任北京鏡湖方略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

校友承諾捐贈卻不兌現,法律上怎么說?

針對這件事情,有網友認為,一個吹牛不負責,另一個來討要,都不講體面。

不過也有媒體指出,就校友承諾的捐贈不兌現,學校該不該起訴這件事上,法律已有規(guī)定。

民法典規(guī)定了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這符合普通人之間的來往,就是答應贈送他人的,可以反悔不給。但民法典同時明確,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銷的具有救災、扶貧、助殘等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guī)定。也就是說,公益捐贈如果承諾而不捐,是不行的。這是為了防止捐贈人開“空頭支票”。

《合同法》規(guī)定,“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贈與人不交付贈與的財產的,受贈人可以要求交付?!?/p>

《慈善法》也規(guī)定了慈善捐贈義務的強制履行及其例外情況。具體來說,強制履行交付捐贈財產義務的情形:一是通過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方式公開承諾捐贈的;二是簽訂書面捐贈協議的特殊情形。包括扶貧、濟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殘、優(yōu)撫,救助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和公共衛(wèi)生事件等突發(fā)事件造成的損害。

如果捐贈人實在沒錢,怎么辦?

對此,法律也有規(guī)定。諸如,公開承諾捐贈或者簽訂書面捐贈協議后經濟狀況顯著惡化,嚴重影響其生產經營或者家庭生活的,經向公開承諾捐贈地或者書面捐贈協議簽訂地的民政部門報告并向社會公開說明情況后,可以不再履行捐贈義務。

這個規(guī)定合情合理,捐贈是建立在自愿與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如果沒有捐贈的能力了,當然不能強人所難。同時,承諾而不捐也不報告、不說明,別人還以為受贈人拿到了捐款,會造成不良影響,進行相應處理也就是必需的程序。

回到校友承諾捐贈1100萬元卻不兌現,被母校告上法庭這事,當具體情形具體分析:到底是有錢不捐,還是無錢可捐,要視情形而定。不管怎樣,都表明一點,公益捐贈是項嚴肅的事情,公開承諾或簽了合同的,是要兌現的,并非兒戲。如果承諾后有困難,也應當根據規(guī)定報告并說明情況,不能不了了之。

關鍵詞:
最新動態(tài)
相關文章
承諾捐贈1100萬未兌現,這位90后投資人...
環(huán)球觀天下!京東物流2022年營收1374億...
茅臺市值第一寶座將易位?中國移動僅差1...
速訊:車市“踩踏效應”加劇?寶馬i3終...
九方財富暗盤收報17.7港元,漲4.12%,每...
美國計劃未來10年減赤3萬億美元,提高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