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財經要聞 >

回歸山林、守護童心,以自然教育構建明日希望

注:該文內容主要來自當事人口述,僅作信息分享使用,并不完全代表WWF方觀點。

環(huán)保,從來不是一件多么高尚或遙不可及的事??赡苁且环菡嫘郧椋蚴且淮螆?zhí)著,又或是一場經歷,乃至于我們身邊的瑣碎小事。環(huán)保并沒有架設門檻,"行動"二字就開啟你一場新的冒險。

在這個特別的節(jié)日,我們向每一位了不起的“她們”致敬。今天要講述一位根植于鄉(xiāng)村自然教育卻默默無聞的"她",也是2022年度WWF注冊環(huán)境教育講師。

文|楊新穎

排版|鵝子

供圖|徐佳、陳弢

對WWF注冊環(huán)境教育講師徐佳來說,“四川高村”這幾個字在她的生命中占據(jù)著很重的分量。“很開心能在高村駐扎然后不停地回去。那里有我的學生和家長朋友們?!?/p>

言辭之間,徐佳難以掩飾她對高村的情感。對她來說,高村已經不僅僅是生命旅途中難忘的一站,而幾乎是第二故鄉(xiāng)了。

提及到“鄉(xiāng)村”,大多數(shù)人首先想到的恐怕是落后、貧窮、與世隔絕、留守兒童。但談到自己扎根了將近四年的這個地方,我們從徐佳口中探知到的更多是它的美感、它的靈動,它獨一無二的自然資源,以及其間充滿生命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兒童——這些描述構建出一個世外桃源,令人神往。

徐佳曾在廣州和北京等地教過數(shù)萬名學生:“高村的孩子是我見過的學習能力最強的孩子了,執(zhí)行力也很強,不拖拉,很興趣驅動的?!币恢v到高村的孩子,是難以克制的贊美。

鏡頭前活潑的孩子們

但同時,她也提到了當?shù)氐目陀^環(huán)境:有至少1/3的孩子父母在外地工作,家里照看他們的是爺爺奶奶輩;近年來村里的離婚率也不低,很多孩子是單親家庭。在這種情況下,課后玩手機可能就變成了孩子們最常見的消遣。

一方面有感于孩子們童年生活意外地扁平、枯燥;另一方面,則是發(fā)現(xiàn)大家對身邊的自然“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些都令徐佳決心做點什么。

徐佳與自然教育的緣分始于2017年。那時候,知名作家郝景芳創(chuàng)辦了一個名為“童行學院”的項目。得知有機會駐扎山村開展教育后,徐佳當機立斷地報上了名。

“我感覺童行學院在山村的教育項目,是為了縮短山村、城市里孩子們的數(shù)字鴻溝。其實在山里,學校的設備都是齊全的,都有電腦,也都有聯(lián)網(wǎng)。只是教師們是不是都能把這些設備有機地與教學實踐結合起來,就不是一朝一夕、以一人之力可以解決的問題了。”

一直以來,徐佳的策略都是引導孩子們合理利用現(xiàn)代科技、記錄自然之美:一開始在村里牽頭中小學生拍《我們的村莊》系列紀錄短片時,她就希望孩子們能發(fā)現(xiàn)村里的特色人物和場景,留心之前未曾留意的狀態(tài)和變化,以及琢磨手機除了玩游戲、刷短視頻之外的不同用處。

為了吸引大家的興趣,徐佳還給孩子們講了幾節(jié)攝影課,舉辦了兩屆自然攝影展。

徐佳的理想是,以自然教育為媒,豐富孩子們的童年生活,讓他們知道世界之大、世界之美,懂得生活中除了考試與電子娛樂,還有無限廣闊的山與水。

來自孩子們的自然攝影展圖片

回想起自己對大自然的熱愛,徐佳說,可能還是源自兒時的經歷。小時候,她跟著大人在夏夜去池塘邊數(shù)青蛙、看螢火蟲,一放假就去老家爬山摘野果……

2010年在瑞典上學時,徐佳在北歐接觸到自然教育,也感受到當?shù)鼐用駥Υ笞匀慌c生俱來的興趣和尊重:孩子們從幼兒園開始就每天都要去戶外散步、探險;她所在的大學樂團每年都有幾次要去郊外木屋排練節(jié)目,那個木屋就是一個自然學校所在地,墻上貼了北歐常見物種的圖譜;后來在冰島旅行時,徐佳還遇見從明尼蘇達過來的觀鳥夫婦,頓時覺得世界真小,又是那么奇妙。

漸漸地,徐佳萌生出了去村里教書的想法,它成為一種興趣,又由興趣過渡為志業(yè)。

從情感上來說,“就是覺得,不管怎么說,還是應該去鄉(xiāng)村教書。鄉(xiāng)村多好啊!我們村尤其好!高村是最棒的!真的,大家都沒把我當外人。我到高村的第一天,就被小學的老師拉去吃喜酒了。”感嘆之后,徐佳又回顧道:“其實也并不是源自什么浪漫的理想,得去山里晃一圈,而是一個詳細計劃的日常執(zhí)行,目標是做可以持續(xù)多年的教育支持。如何協(xié)調好時間、資源來優(yōu)化實踐,這些是需要不斷努力的。”

不論是17年、18年參與的童行學院,還是19年、20年WWF的環(huán)境教育注冊講師網(wǎng)絡,徐佳在高村扎根越來越深,也愈發(fā)與當?shù)氐淖匀?、人文環(huán)境融為一體。

在那里,她被親切地稱為“小林”——這是當?shù)睾⒆觽兘o她取的昵稱,而孩子們,是活躍在山林中悟性極高的精靈,有很強的感受力和創(chuàng)造力。

在過去,當?shù)氐拇迕?,好些都只是把鳥當作美味?,F(xiàn)在,因為自然保護理念日漸深入人心,打鳥的人越來越少,而主動去認識鳥的村民在增加——這是孩子們學習觀鳥了之后,回去對大人的指教!據(jù)徐佳說,高村的野鳥資源其實非常豐富,北京、上海的野鳥會每年都會專門組織科考團,不遠萬里來到高村旁邊的唐家河自然保護區(qū)觀鳥。

當然,徐佳在當?shù)亻_展自然教育的歷程并非一帆風順。一開始以童行學院教師身份抵達高村時,徐佳講授的并非自然教育課程,而是應當?shù)匦iL要求改成了音樂課:她給孩子們做了校園音樂節(jié),教他們跳舞、唱歌、玩樂器;課后,她則帶著孩子們去認識當?shù)氐幕ú蔌B獸。

進入WWF環(huán)境教育注冊網(wǎng)絡之后,徐佳開始在當?shù)赝苿印鞍l(fā)現(xiàn)身邊的自然”計劃,將WWF環(huán)境教育課程引進村小,比如從2019年起,徐佳老師開始帶著孩子們參與到“國際熊貓日”的網(wǎng)絡聯(lián)動,不僅開展課堂教學,還在村子里面開展大熊貓的物種保護宣傳工作。

國際熊貓日期間,徐佳和孩子們在村內開展熊貓保護宣傳

“咱其實不必說什么高大上的話,就跟家長說:來觀鳥,就不容易整近視——孩子們有些因為長期刷手機,才小學就近視了。之前還在問"觀鳥是個啥子哦"的家長一下就明白了,帶著孩子積極參與進來”。徐佳還在高村推出了“觀鳥課”,引起了當?shù)亟逃块T的關注、喚起了多位老師的好奇心。

徐佳應邀對平武縣的20多個老師、100多位孩子進行了培訓,甚至很多家長也會在周末、小長假、寒暑假參與進來,大家就這樣一起在高村探知鳥類的秘密。

“原來這些鳥兒這么有趣,是這么重要!”、“原來我們的家鄉(xiāng)這么厲害!”……從鳥類入手,以自然教育為媒,徐佳為當?shù)睾⒆幼⑷氲牟粌H是善于觀察美、保護美的靈魂,更有一份對家鄉(xiāng)的認同感,以及對“鄉(xiāng)村”本身的思考和理解。

在高村,徐佳將觀鳥課分為室內和室外兩個部分。在講授過程中,她善于采用分組游戲等方式引起孩子們的“玩兒心”、能夠將知識講授與課堂測試相結合,也會穿插一些其他知識——有些孩子甚至已經可以在觀鳥時脫口而出它們的英文名稱。

徐佳和孩子們的探索之路從未停歇,在高村,有兩位小伙伴叫“龍貓”與“倉鼠”,因為她們在一條路上發(fā)現(xiàn)了灰胸竹雞,于是大家便把那條路稱作“貓和老鼠路”

在徐佳的回憶中,孩子們對觀鳥的熱情好高,甚至有時候去食堂吃飯排隊時,都拿著鳥鑒在認真記憶、背誦鳥的特點,還會拿著圖片考排在后面的同學,問他認不認識。

徐佳笑著解釋說,這是因為大家都想成為“高村野鳥會”的正式成員,而正式成員可以領到一枚望遠鏡,這既是榮譽的象征,也意味著成為“正式成員”的孩子以后可以自己拿著望遠鏡,在家隨時觀察。

孩子們正在鄉(xiāng)間觀鳥

這些年來,老河溝的自然保護成效有目共睹,高村村民的自然環(huán)保意識也在逐年養(yǎng)成,這些都是讓徐佳感到非常開心的事。由于高村地處老河溝自然保護區(qū)旁邊,一直以來也會有許多的“夢幻聯(lián)動”。

在合作的過程中,徐佳對保護區(qū)的工作人員也增添了許多敬意:有時候,他們甚至要背著二三十公斤的物資上山,然后在山上度過兩三天的時間去完成任務,如搜查盜獵分子的痕跡、檢查地面圈套、關懷小動物們的活動情況等等。

其實,這也會對當?shù)睾⒆赢a生耳濡目染的影響:一些巡護員其實是孩子們的親人,隨著觀念的轉變,他們也從之前的獵人轉變?yōu)檠沧o員;另一方面,當?shù)氐淖匀槐Wo區(qū)也非常支持孩子們的自然教育,例如提供資金采購書籍、器材等等。在徐佳看來,這是非常良性且意義深遠的互動。

漸漸地,孩子們對大自然的親近已經成為一種日常。有一次上課回來,孩子們圍住她,繪聲繪色地描述剛剛飛進教室的一只紅頭長尾山雀。徐佳意識到,孩子們開始對野鳥有親近感了——沒有人想要把它趕出去,而是讓它和自己同處一個空間,相互都不驚擾。

回家過年時,高村的孩子們還會給徐佳發(fā)來消息,分享自己的觀鳥心得?!拔医裉炜吹搅思t尾水鴝,它在抖尾巴啦!”、“小林,我又看到了灰胸竹雞啦!”、“我今天看到了這個斑頭鵂鶹!應該就是我們上次在‘小麂路’上看到的!”、“今天看到了三只白鷺!” 即使不在場,孩子們、家長們、甚至當?shù)氐睦蠋熞矔⒖吹降囊傍B拍照發(fā)給徐佳,這令她頗為感慨:

“可能以前大家在村里面,不會覺得自己村里有什么不一樣的。但是現(xiàn)在,會意識到,原來我們的自然資源是這么豐富,野鳥這樣形態(tài)各異。而且,大家不會把它們當作食物了,而是當做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當做自然的一個部分,把它當做一個生命在對待,這就挺妙的?!?/p>

回想起孩子們第一次在“貓和老鼠路”上看到白鷺,他們超級激動:“搶著問,這就是‘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里的白鷺嗎?”之前在課本上學到的詩句,而今在大自然里看到了。從遠在天邊,到近在眼前,孩子們經歷了一個從想象到親見的過程,這也是主動去發(fā)現(xiàn)的樂趣了——“原來,白鷺是長這樣的。”

在這片土地上,徐佳將個人理想注入現(xiàn)實,也帶著孩子們一起,把詩意的理念變成一次次鮮活的自然體驗和自然保護的實踐。

在聊天的最后,我問道:您是將環(huán)保教育作為畢生的事業(yè)了嗎?”徐佳老師回答道:“It’s definitely a part of me.”

在這個世界上,恐怕很少有人能篤定地講出自己的天職與使命——那意味著天賦、熱愛與能力的完美結合。而對徐佳而言,無限廣大的自然世界、充滿靈性的孩子,都和她息息相關。

在未來,徐佳計劃組建一個自然學校、創(chuàng)辦一個鄉(xiāng)村和城市的交換項目,讓下一代孩子們看到更多豐富細節(jié)的家鄉(xiāng)、更細致地發(fā)現(xiàn)身邊的自然。

關鍵詞: 自然保護區(qū)
最新動態(tài)
相關文章
首批金控牌照歸屬出爐 兩家金融控股公...
新當家人相繼到位 白酒行業(yè)發(fā)展進入量...
一張訂單轉手賺千元 新能源汽車早買早...
知產法院發(fā)布競爭壟斷十大典型案例 過...
西單商圈將打造年輕化潮流地商業(yè)面積60...
多家險企加速推進適老化服務線上化 精...